数据解码韩国交易所的上币黑箱
2025-09-01 13:17:29 人浏览

本文由 K1 Rresearch 和 Klein Labs 联合发布

研究方法概览

本报告在分析韩国交易所上币路径与市场逻辑的过程中,结合了2024年1月至2025年7月的上币数据,运用面板固定效应回归模型,量化了BTC价格、韩元计价交易量及政策窗口等因素对上币数量的影响。通过统计分析与收益率计算,我们能够揭示三大交易所在上币节奏、赛道偏好及代币价格表现上的规律,为项目方选择上市时间、交易所及营销策略提供可量化的参考依据。

Key Highlights

1. 韩国市场体量与活跃度全球领先:2025 年以来,以韩元计价的加密货币交易额稳居全球第二,仅次于美元市场,且在山寨币交易领域长期领先,显示出对新币接受度高、流动性充裕的特点。对于项目方而言,这是一个高潜力、愿意尝鲜的首发市场。

2. 政策与市场情绪双重驱动上币节奏:面板回归结果表明,BTC月均价格与交易所上币数量呈显著正相关,表明市场热度对上币决策具有直接影响。同时,政策窗口期会放大这一效应,显示监管信号与市场情绪的叠加作用。对于项目方而言,进入韩国市场时,应综合考虑市场热度、投资者关注度及政策时机,合理安排上币节奏,以在提升项目曝光的同时同步优化交易流动性,实现战略性上市布局。

3. 代币上市的“桥梁效应”与市场扩散机制:从整体格局看,Bithumb 与 Coinone 均在上币节奏中发挥“桥梁效应”,部分代币先于两所上市,再进入交易量更大的UPbit。Coinone的上币表现尤为突出,实现了价格与交易量的二次放大。项目方可优先选择 Coinone 作为切入点,再逐步扩展至更大交易所,实现资源与热度的联动释放。三家交易所均属于 DAXA 联盟,内部传导效应进一步增强了上币的市场扩散。

4. 上币平台选择应差异化布局:各交易所的用户画像、上币节奏与市场影响力存在明显差异,单纯追求最大平台并非最优策略。对于项目方来说,应根据代币特性、社区结构和推广预算,匹配交易所类型与上线顺序,以提高投入产出比。

5. 韩国市场推广需本地化与多渠道结合:有效的韩国市场进入策略不仅依赖单纯的交易所上币申请,还包括Naver 关键词优化、本地加密论坛话题引导、线下活动营销、KOL 联动等。项目方应将上币节奏与本地化营销同步规划,形成从知名度到交易量的闭环转化。

1.引入

在全球加密货币版图中,韩国正以惊人的速度崛起。2025年至今,以韩元计价的加密货币总交易额已达6,630亿美元,使其成为仅次于美元的全球第二大加密货币市场。更值得关注的是,韩国在非主流币交易领域长期保持全球领先地位,拥有全世界最高的非主流币交易量。韩国人口中有高达25.4%的人口活跃参与加密货币交易,这种高度参与度在全球范围内极为罕见。这种热情也催生了独特“泡菜溢价”现象。

分享本资讯链接: - 币安头条
声明: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发布此文为传递更多市场信息,不代表币安头条的观点和立场,请自行参考。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,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!

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