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用 3 天 400 美元搭建了一个 Launchpad 平台
2025-09-01 13:17:35 人浏览

撰文:ultra

编译:Luffy,Foresight News

上周末,我加班做出了 Blind 这个项目,就是为了证明:打造有意义的产品,不需要数百万美元融资、数月工时,甚至不需要团队。

Blind 是基于 Base 链开发的代币发行平台(Launchpad),依托 Flaunch 的基础设施运行。它尝试了一种全新机制:让代币创作者在发行代币时,自主选择公开哪些个人信息。

这样一来,创作者既能利用自己的声誉或资质背书,又无需完全公开真实身份,也不用承担成为 「代币代言人」 通常会带来的麻烦。此外,创作者还能设置预售准入门槛,只允许满足最低条件的用户参与。

本文目的

本文旨在分享我从 「想法」 到 「产品」 的通用框架。

正如我常说的,当下这 6-12 个月是 「想法落地黄金期」,借助 AI 工具,将创意变为现实异常容易,但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一点。对于愿意投入时间的人来说,这无疑是巨大的套利机会。

我希望这篇文章能激励更多人尝试 vibecoding,将自己的想法变为现实,让 Web3 回归那个由独立开发者和小团队主导、每日都有创新诞生的领域。

本文默认读者已具备一定技术基础,熟悉开发工具、代码仓库管理及常见组件知识。

阶段 0:灵感来源

社交资本门控这个想法,其实在我脑海里已经酝酿了几个月。在频繁使用 Kaito、Ethos、fantasy.top、time.fun 等工具及研究 SocialFi 指标的过程中,讨论里反复出现一个问题:为什么没人做一个仪表盘,能整合显示用户在所有这些平台的个人资料,用分数和数据来评估用户资质?

过去 6 个月左右,「创作者指标」 领域迅速崛起,如今人们可以通过各种数据维度评估一个人或一个账号的价值。

那么,能不能用这些指标来设置 「参与门槛」(比如代币发行的准入条件)?又能不能让创作者自主决定向公众披露哪些指标,同时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?

真正促使我动手开发的,是看到 Pump.fun 的 ICO 融资了 5 亿美元,最近 heaven 的 ICO 也融了 2000 万美元。在我看来,这两个产品的开发难度都不算高,为什么估值能这么夸张?而且类似的成功发行平台还有很多,都融到了巨额资金。

公平地说,在这个领域,为了保持理性,我们其实已经不再纠结 「代币估值逻辑」;很多时候,估值本身就毫无道理可言。

但无论如何,这引发了我的个人挑战:我能不能在一个周末内,以极低的成本、不依赖外部帮助,做出一个水平相当的产品?

我的目标不是打造商业产品、发行代币,甚至不是赚钱,而是证明 「这件事能做到」,并希望更多人追随这条路径。

阶段 1:问题拆解

有了想法后,第一步是将其拆解为核心组件,并针对每个组件做决策。对于 「带社交准入控制的发行平台」,我梳理出以下几个 子问题:

分享本资讯链接: - 币安头条
声明: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发布此文为传递更多市场信息,不代表币安头条的观点和立场,请自行参考。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,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!

回顶部